科创板周岁记:企业长势喜人 “科创50”寄厚望


来源:

◎记者杨紫薇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

从2018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传出,到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科创板在划出自身轨迹的同时,也推动A股市场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新阶段。

截至7月21日收盘,科创板已上市企业133家,总市值达2.79万亿元。那么,科创板在一周年大考之际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赚钱效应爆棚

开市一年以来,科创板明显的“赚钱效应”还在持续。

记者从公开信息了解到,截至21日,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已超520万户,相较133家上市企业的发行时总市值,科创板7月21日收盘后总市值涨了约1.71万亿元,科创板投资者人均赚高达32.88万元。

科创板企业上市首日涨幅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7月,“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登陆科创板,开盘即涨超过600%,盘中一度暴涨1002%至399元,打破了科创板的首日最高涨幅记录,投资者中一签最高可赚18.14万元;天智航盘中涨超800%,东方生物则以587%的收盘涨幅排名第三。截至7月21日收盘,已上市的133家科创板企业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62.97%。

在上市的企业中,仅建龙微纳一家首日破发,其他个股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据记者粗略计算,中签的投资者上市首日打新平均可赚2.27万元。

另一边,为科创板企业上市“保驾护航”的保荐机构也通过网下打新获得了数额不等的投资收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科创板开市一年以来,中金公司、天风证券、华林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跟投总资金约76.65亿元,且主要通过另类投资子公司来参与。按照7月21日收盘价来计算,近一年券商跟投科创板最新浮盈共计约140亿元。

其中,上市首日浮盈最高的为中金公司(39.5亿元),其次为海通证券旗下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浮盈金额为26.13亿元。

此外,7月22日,因部分锁定一年期的首发限售股、战略配售股开市上市流通,科创板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解禁潮”。此次解禁总规模达31.47亿股,25只个股解禁后均带来超额收益。对比公司的发行价来看,安集科技解禁1767.82万股,最高解禁收益率超800%,其次为中微公司(624.16%)、心脉医疗(542.35%)、洁特生物(448.21%)。

估值更具弹性

同时,一众科创企业的整体市盈率呈现出较高的特点。

因科创板推行注册制,采取市场化定价打破了此前A股23倍市盈率的“隐形限制”。公开数据显示,已上市的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1.7倍,其中最高市盈率花落微芯生物,彼时发行市盈率高达467.51倍。截至7月21日,科创板平均动态市盈率达到131.87倍(剔除异常值)。其中,微芯生物和孚能股份的动态市盈率超过千倍。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集了133家企业。这些公司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不少都是国内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

例如,澜起科技在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领域的市占率排名前三;长阳科技为反射膜细分领域龙头,反射膜市占率全球第一;乐鑫科技系国内物联网MCU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佰楚电子主要提供以激光切割控制系统为核心的各类自动化产品,在国内中低功率激光切割运动控制系统领域市占率约60%。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谈到,科创板个股往往具有两大属性:一是故事性,即发展前景,这一点与纳斯达克颇为类似;其二则是真功夫,即研发能力,这使得即使未盈利的个股,其发展前景也并非只是“概念”,而是有真正的地基支撑,这也是科创板在原始设定上做得一个“保险系数”。双属性加持之下,企业便获得了一个较高的估值。

那么,在科创板整体高估值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如何去选择个股?

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则对记者表示,“在科创板个股的选择上,还是抱着以核心硬科技行业为主,且低估值的企业为主的原则。”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估值回归的大环境下,盈利因素将会是一个重要变量,选择过程中,可以去选择一些高景气的细分行业,例如半导体、云计算。

张书乐说,“投资者依然是在双属性上着手,故事是否真的具有落地实效、研发是否能和故事配套,相应的科研和技术转换的过程是短期风口还是中长期等待,各种因素都在互相交织和作用。”

更具包容性

不难看出,强大的包容性是科创板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年以来,陆续有沪硅产业、天智航、寒武纪等多家未盈利企业成功叩开了科创板的大门;2月末,华润微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在A股上市的首家红筹企业。

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不断推进,上交所审核也随之进阶到了2.0阶段。

2020年7月16日,国产晶圆代工行业龙头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从5月份递交上市申报稿到闪电上市,公司仅用时一个多月,再次创下了科创板审核最快速度的记录,脚步明显加快。

根据上交所公布的数据,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轮问询问题由平均47.4个减少至30.2个。同时,多家受理企业在20个自然日内即收到首轮问询,且问询次数有所减少,从之前的3轮至4轮问询,到现在的仅需1轮或2轮。分析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降低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有助于鼓励推动一批标杆型、引领性企业登陆科创板,促进科创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速形成。

近日,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表示,科创板开市迎来一周年之际,科创板服务科创企业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明显提升,各地证监局已经形成“应报尽报”的IPO态势。随着科创板审核进入2.0,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审核效率进一步提升。

阙波表示,“整体来看,科创板示范包容效应、高速融资效应和规范政策效应都站上了新台阶。”

此外,科创板指数也已形成。近日,上交所发布公告,为集中体现科创板核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推出“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简称“科创50”),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创始人景奉平曾对记者表示,“科创板身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而且在强化信息披露之下,科创板会更加体现出自身独特的包容性。”

三行业领军,长势喜人

◎记者邹煦晨

近日,科创板迎来了一周年的大日子。

随着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科创板创造了哪些不同寻常的成果?《国际金融报》带领读者朋友们一探科创板“周年考”。

三大行业占比超六成

截至2020年7月21日,科创板共有133家上市公司。

这些公司中,既有同股不同权的优刻得,也有红筹回归的华润微,还有未盈利的泽璟制药。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官宣”计划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或创下A股有史以来最大IPO。这给本就光彩夺目的科创板又添色不少。

从总纲来看,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公司,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而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公司。

具体来看,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自20个行业,其中前三大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包含30家、26家、25家上市公司。这意味着,这前三大行业提供了60.9%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就业贡献大

从区域来看,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自18个地区,其中,江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5个地区贡献了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

上述五个地区分别贡献26家、24家、20家、18家、11家公司,占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74.44%,可以看出地区比较集中。

截至2019年年末,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提供16.85万个就业岗位。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提供岗位数量与公司数量有一定相关,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比如红筹公司虽然只有两家(算作境外),却提供了2.37万个岗位,属于解决就业排名第四高的地区。北京、江苏、广东的科创板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排名前三。

长势喜人

从财务数据来看,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19年平均营业收入约15.93亿元,相较2017年营收12.34亿元的平均值,复合年增长率为13.59%。而A股整体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5%,科创板企业成长得相对更好。

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的增长更快,其2019年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相较2017年9287.45万元的归母净利润平均值,对应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53%。而A股整体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3%。

另外,记者初步统计,科创板上市公司中,2017年至2019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连续增长的公司有84家,即63.16%的公司均保持连续双增的记录。这或许与重视研发驱动有关,保持这记录的公司中,有90.48%的公司同期研发费用也是连续增长,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6.54%提升至2019年的7.28%。

在此背景下,科创板的市盈率比A股高不少。截至2020年7月21日,科创板盈利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数为92.72倍,而A股盈利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数为45.09倍。

需要指出的是,科创板与A股传统板块在发行市盈率方面也存在差异。

截至2020年7月21日,科创板盈利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71.7倍,其中只有中国通号的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而同期新上市的145家非科创板公司,只有中泰证券和京沪高铁的市盈率高于23倍;另有88家公司的市盈率在22.9倍至23倍之间,比例为60.69%。这或许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破发率略高于非科创板的重要原因。

截至2020年7月21日,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司有过破发经历,破发率为9.77%。比同期非科创板8.28%的破发率略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对记者表示,可能是部分股票技术含量不足,业绩支撑不够,高市值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且估值过高,所以经历了价值回归。

238家公司排队中

除了已经上市的公司外,截至2020年7月21日,还有238家公司处于排队阶段。相关的排队流程主要有六大块,分别是受理、审核、上市委会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

具体来看这些企业的最新审核状况,其中41家处于已受理状态,141家公司已问询,1家公司暂缓审核、6家已获上市委会议通过、30家处于提交注册状态、19家处于注册生效阶段。

地区分布来看,这些“蓄水池”中的排队企业来自24个地区,其中排队企业最多的前五个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排队企业数量分别为44家、40家、36家、24家、19家,合计占比高达68.49%。

行业归属方面,排队企业来自19个行业,其中第一大行业依然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其拥有47家排队公司,占比高达19.75%。

保荐机构方面,为排队企业“保驾护航”的券商共有48个,其中保荐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五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民生证券。

走势平稳,“解禁潮”不足惧

◎记者杨紫薇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当天,科创板新上市企业就达到7家,包括芯朋微、力合微、震有科技、奇安信、大地熊、三生国健、德林海等。

上市首日,7家企业平均涨幅为180.9%。其中,芯朋微收盘涨367.7%,力合微收盘涨341.49%,上涨最少的德林海涨幅也有51.34%。

一周年当日,两件不能忽略的大事就是科创板迎来“解禁潮”和“科创50”面世。

市场走势平稳

截至7月22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上证指数收盘涨0.37%,已连升4日;创业板指涨逾1%,深证成指涨0.89%,两市总成交额超1.2万亿元。

从走势来看,迎来了一周岁“生日”的科创板整体表现较为平稳,22日上午上涨的个股有88只,下跌的仅有45只,跌幅均小于7%(不包括7只上市的新股)。截至7月22日收盘,科创板有63只个股上涨,下跌个股数量略有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科创板部分锁定一年期的首发限售股、战略配售股迎来解禁,涉及25家上市公司,科创板解禁总规模将达31.47亿股,解禁总市值超1770亿元。

其中,中国通号成为解禁数量最多的企业,解禁7.21亿股;其次为澜起科技、西部超导、天宜上佳、容百科技、虹软科技和光峰科技,分别解禁3.41亿股、2.68亿股、2.58亿股、2.31亿股、2.24亿股、2.21亿股。

截至22日收盘,解禁的25只个股中,8家公司股价上涨,17家公司出现下跌。涨幅最高的为杭可科技(6.07%),最高跌幅为天宜上佳(下跌7.9%),平均跌幅1.4%。25家公司中,西部超导2.68亿股首发限售股22日解禁,公司当日收盘价跌幅缩窄至5.34%。整体来看,此次大规模解禁潮对于市场冲击较为有限。

对此,投行专业人士赵笏阳对记者表示,解禁不等于减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并不见得解禁了就马上抛,好公司大家看得更长久;二是科创板减持的渠道更多,比如大宗交易或者定向减持,不会对竞价交易造成太大冲击;三是现在的热度高,不会轻易的被利空信息所影响。”

“科创50”寄厚望

此外,科创板指数也闪亮登陆A股市场。

近日,上交所发布公告,为集中体现科创板核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将推出“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简称“科创50”),代码是“000688”。名单中显示,“科创50”由50只个股组成,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容百科技、杭可科技、光峰科技、中国通号等均位列其中。

7月22日收盘后,上交所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50只个股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行业,行业集中趋势明显;在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等指标的覆盖率均超过60%,纳入标的的科创属性较为明显。

据悉,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样本空间包含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存托凭证。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为避免个股权重过大对指数的影响,设置一定比例的个股权重上限。为适应板块快速发展阶段的特点,及时纳入代表性上市公司,建立季度定期调整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指数的推出能够及时反映科创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价格表现,进一步体现市场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丰富上证指数体系。华宝证券认为,科创板50指数推出后,相应公募基金产品成立对相应个股将带来新的增量资金,不过或较为有限。

蚂蚁欲登科创板,A股将迎最大IPO【案例聚焦】

◎记者邹煦晨杨紫薇邓皓天

7月20日晚间,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官宣”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暂未披露融资金额。

据路透社,2019年蚂蚁金服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净利润为170亿元。

对此,蚂蚁集团方面7月20日下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上述消息“不予置评”。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蚂蚁集团的募资金额约在100亿美元-200亿美元之间。若按此募资金额,蚂蚁集团不仅将超过科创板刚刚上市的中芯国际的募资额,而农业银行募集资金685亿元,为A股目前的募资王,蚂蚁可能超过农业银行IPO,坐上新王位。

阿里系持股83%

天眼查信息显示,总部位于杭州的蚂蚁金服(全称“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阿里巴巴旗下的小微金融集团,于2014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等。

据悉,2011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对支付宝的全部权益和控制权剥离生效后,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的所有权架构进行了进一步重组,此后进行了多轮股权融资。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直接持有蚂蚁集团33%股权,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集团约50%的股份。根据公开信息,君瀚属于马云及阿里系、蚂蚁系员工,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因此,阿里系共计持有蚂蚁集团约83%的股权。

截至7月20日,福布斯官方显示,亚洲最新富豪排行榜中,穆克什·安巴尼(印度)的身价为522亿美元,马云的身价为415亿美元。

据相关媒体通过蚂蚁金服流出的信息得知,目前马云拥有蚂蚁金服8.8%的股份。同时,蚂蚁金服市值极有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若蚂蚁金服成功上市,马云持有蚂蚁金服的股票价值将会达到176亿美元。马云的身价很可能达到591亿美元,从而反超穆克什·安巴尼,再次成为亚洲首富。

融资或达20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蚂蚁集团业务可以分为支付、财富管理、信贷、征信、保险、科技服务几大块。

此外,截至2020年7月20日,Wind数据显示,港股史上首发募资总额在1000亿港元以上的公司只有三家,它们分别是友邦保险、工商银行、阿里巴巴,金额分别为1590.78亿港元、1249.48亿港元、1012亿港元。若按照200亿美元(约1500亿港元)的募资金额计算,蚂蚁集团的募资金额将超过工商银行,在港交所史上排名第二。

德勤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59家,融资总额为871亿港元(相当于112.36亿美元)。6月,网易和京东先后回归港股分别募资242.6亿港元和300.6亿港元。网易、京东两家融资额占据上半年港股市场融资总额的62.37%。

相比之下,若按照100亿美元-200亿美元的募资金额来计算,蚂蚁集团募资额几乎相当于港股上半年融资总额的89%-179%,资金体量十分巨大。

市场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集团计划上市消息发布之后,港交所和上交所均很快对此作出表态。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我们很高兴蚂蚁集团今天宣布了将在香港和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我们将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全球创新和领先的公司来香港上市。”

上交所则表示,欢迎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对记者表示,蚂蚁集团寻求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发行上市,一是可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导致上市落空;二是港股和科创板上市各有利弊,港股国际化程度较高,但因为近期大环境波动具有不确定性。科创板虽然国际化程度较低,但更加可控;三是如果同时成功上市,可以使蚂蚁集团实现较大化的融资目标。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对记者表示,两个“板块”,两种引资,登陆科创板会形成蚂蚁集团再一次资金上的聚沙成塔,变成国内游资的吸引器,港股也可以在港资和外资上通过一个全球化的故事,同步玩出聚沙成塔的效果。因此,同步上市,就是资本积聚的一次内引外联。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蚂蚁集团作为内地注册的金融科技企业,以“A H”的架构在科创板和香港主板同时上市,既可以实现大额融资的目的、又可以体现国际化融资的理念,两地上市也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蚂蚁集团多样化股东的退出需求。

责任编辑:常福强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