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小罐茶评审现场,为其打“CALL”


来源:

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而要发现内在美,咖啡美酒需要去细细品味,好的茶叶同样需要细细挑选,近日小罐茶开放自己的评审室,邀请各大主流媒体记者参与到评审活动中,通过品,看,闻来体验茶叶科学审评的全过程。

小罐茶有着一支15人规模的专业审评团队,既有高级评茶师,又有沈红、龚淑英等行业权威专家,他们都对茶叶品质拥有一票否决权。小罐茶首次把这个藏在幕后的职业推向台前,正是见证其对品质的态度和做法的好机会。

现场体验有趣味:“原来审评就是找茶和找茬”

在现场,小罐茶研发中心审评师俞华和品质管理中心审评师孙倩全方位地讲解了小罐茶的科学审评。在她们的指导下,体验者们穿上专业审评服,步入审评室,面对不同茶样,取4克干茶,把纯净水烧至100度,冲泡4分钟,再是开汤、闻香……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饶有趣味。

“一杯茶,即是一个作品,好茶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既要发现它好在哪儿,也要发现它的不足,还有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在现场指导中,俞华把小罐茶的审评概括为“找茶”和“找茬”,激起了大家的兴趣。

用她的话说,“找茶”就是要从市场上几乎全部同类茶品中海选出小罐茶认为的好茶,通过审评和分析,确定小罐茶对这款茶在口感、外形、香气、汤色、叶底等方面的预期目标,然后就是不断地调整工艺、反复试验,达到理想状态,把它推向市场。而“找茬”就是对已经推向市场的产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和追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制茶大师们共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和提升质量的办法。

俞华一边向体验者讲解基础知识,一边把不同茶样的叶底、外形进行对比,“茶的叶底直接关系到种植,叶底的匀整度可以反映种植和采摘过程的问题;还有,一款茶的外形也可以看出制茶的工艺水平,是否烘焙到位等等。”

“原来生产一款茶还有那么多门道”,现场,不少体验者表达了惊讶,相比大家较为熟悉的评酒等,在小罐茶,茶叶审评涉及到了几乎一款茶的完整产业链,是对品质稳定性和高标准的重要保障。

科学审评有门道:“小罐茶审评师得有科学意识”

通过在小罐茶审评室的切实体验,大家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评师感到好奇。孙倩的答案令大家感到不少意外,概括起来,就是付出和科学。

“常人可能很难想象,审评师为了保证味觉、嗅觉等感官的灵敏度,他们不能抽烟喝酒、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能化妆、喷香水、涂口红,以免其他气味对评茶产生干扰,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连护手霜都不能涂。”孙倩表示。

不仅如此,为了逐渐摆脱单纯依靠经验审评的主观误差,小罐茶审评师还要具有科学意识。“我们得把审评做得标准化,也就是科学审评,把审评流程和方式都标准化规范下来。”

交流现场,体验者们也纷纷发问,“审评有哪些独特的科学方法吗?”“哪些程序是保证审评结果准确的?”等等。

在小罐茶,这种审评流程的科学性概括为“海选茶样、目标茶样、专家盲评、批批审评、问题审评、质量提升”的6到审评关口,只有顺利通过了这些考核的茶叶,才能推向消费者面前。

孙倩举例介绍,“在全部审评流程中,我们肯定是采用五因子法审评,也就是说,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项因子进行综合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若发现有问题,一定是要做到‘问题追溯’,洞察和发现生产、仓储等环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面对体验者,孙倩坦诚,“我们就是要在汲取传统审评的经验基础上,更多地融入现代科学方法,让审评从经验到科学。习茶,是一生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对茶叶品质高度负责。”

对于小罐茶的科学审评,茶叶专家沈红表示,“我有48年的茶龄,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看到像小罐茶这么敬业、专业、生气勃勃的审评队伍。小罐茶则的技术力量很雄厚,对品质要求是很高的。”

参与小罐茶评审发现小罐茶的内在美,享受“品茶”“评茶”的乐趣。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