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医疗高新技术资质有水分 一边减产一边上项目做法令人诧异


来源:

经历了前两次IPO的“折戟”后,4月17日,中红医疗再度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冲刺创业板。与此前不同的是,在最新版招股书中,中红医疗的募集资资金项目和募资金额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募集资金项目由此前的唐山六分公司丁腈手套项目变成了江西中红普林医疗制品有限公司丁腈手套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募资金额由3.64亿元提升至5.8亿元。

作为一家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公司,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许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业绩表现良好,而生产丁腈手套和PVC手套的中红医疗也乘机IPO募资扩产。然而,《红周刊》记者翻阅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时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需要公司去解释,否则很难让人放心其上市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让人难理解的一边减产一边上项目

招股书披露,中红医疗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丁腈手套,另一类为PVC手套,近年来,丁腈手套产品的收入增长情况尚算不错,但另外一类产品PVC手套的情况就很不乐观。

2017年之前,PVC手套曾是中红医疗最核心的收入来源,比如2015年和2016年,其PVC手套的收入占营收的65.62%和55.95%,然而,从2017年开始,PVC手套的收入便开始出现下滑。招股书披露,2017年时,PVC手套还能实现收入4.51亿元,可到了2018年和2019年时,PVC手套销售收入下滑为4.34亿元和3.1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了3.94%和28.44%,2019年PVC手套的收入占整体营收下滑到26.67%。而除了收入占比的下滑,PVC手套的毛利率也是越来越差,2017年时,PVC手套的毛利率为19.54%,2018年下滑至14.18%,2019年时更是进一步下滑至6.81%,这说明此类产品的盈利能力是越来越差。

对此,中红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鉴于PVC手套行业竞争加剧,发行人作出经营调整,主动减少附加值较低的部分PVC手套产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中红医疗的PVC手套销量在不断下滑,毛利率也越来越低,该产品越来越不赚钱,并且公司也表示在主动减少此类产品产量,可让人奇怪的是,其PVC产品的在建工程却在不断增加中。

根据中红医疗招股书中在建工程的介绍,江西中红PVC手套生产线便是其重要的在建工程项目。公司表示,为建设江西中红PVC手套项目,2018年,发行人新购建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等在建工程8025.28万元,当年末在建工程相应增加;2019年,该项目新购建在建工程11632.85万元,年末转入固定资产13077.85万元,2019年末在建工程金额减少1445.00万元。

结合中红医疗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数据不难发现,其PVC手套的销量从2017年开始就出现下滑,毛利率则是从2018年开始大幅下滑,奇怪的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其2018年却开始大幅投资建设PVC手套项目,2019年更是在PVC手套项目增加投资1.16亿元。更奇怪的是,其却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在主动减少PVC手套产量,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除此之外,既然其PVC手套项目2019年有1.31亿元已经转入固定资产,那么其PVC手套的产能应该有所增加才对,然而从其招股书中披露的产能数据来看,其2019年的PVC手套的产能反而从2018年的48.17亿只,减少到了36.68亿只。公司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于2019年4月关停二分公司PVC手套生产线,产能因此减少约12亿只。这意味着其PVC手套项目的在建工程转为了固定资产,但是产能并没有增加。

另一方面,2019年其PVC手套的产能利用率仅为88.08%,相比2018年的94.10%有不小幅度的下降,既然如此,那么公司江西中红PVC手套生产线建设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为了花费数亿元资金,让产能闲置?由此来看,所谓的江西中红PVC手套生产项目本身就疑点重重,在建工程的真实性令人怀疑。

采购数据存在矛盾

除了上述PVC手套一边在减产,一边在上马新项目的矛盾外,中红医疗披露的财务数据也存在矛盾之处。

就拿采购数据来说,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数据,2017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原材料、能源等共计26067.41万元,占年度总采购的比例为43.52%,按照这一数据核算,则其2017年采购总额应该为59897.54万元。按照中红医疗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其总采购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辅料采购、能源采购、包装材料采购、工程服务采购等。

中红医疗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丁腈乳胶、PVC糊树脂、增塑剂、降黏剂及其他生产辅料等,根据招股书披露的采购情况,2017年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为36245.28万元,占当年原辅料采购比例为76.98%,这意味着其主要原材料和辅料的采购总额应该为47084.02万元。

除此之外,中红医疗生产所需的能源包括天然气、蒸汽、电力、煤气及煤炭,据披露,2017年其采购的上述能源总额为13714.62万元。这样算来,2017年其仅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及能源的金额合计就高达60798.64万元,然而这一金额竟然超过了公司当年59897.54万元的采购总额,如此情况让人诧异!其披露的采购数据或并不真实。实际上,中红医疗采购数据与现金支出及负债方面在财务数据勾稽上的异常也证实了其采购数据不可靠。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中红医疗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4.04亿元,占当年采购总额比例为48.58%,由此可知,其当年的采购总额为8.32亿元。理论上,其既然有巨额采购,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经营性现金支出,或者形成相应的经营性负债。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其相关现金支出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8.06亿元,另外当年预付款项还减少了462万元,这意味着其当年用于采购的经营性现金支出金额应该在8.1亿元左右。

那么其经营性负债情况又如何呢?数据显示,2019年期末,公司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为2.14亿元,而期初金额则为2.35亿元,这意味着其当年的经营性负债减少了2000多万元。

从当年8.1亿元的现金支出中,扣除经营性负债减少的2000多万元,则实际上用于采购支出的经营性现金仅有7.9亿元左右,而这部分金额还包含用于采购支出的增值税。

当年中红医疗8.32亿元采购总额中,理论上并不含增值税,其生产经营所需采购项目大部分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从2019年4月1日起由16%降至13%。当年虽然还存在工程服务采购,但从其披露的大客户名单看,金额并不高,仅有4000多万元,因此我们全年整体按照13%的增值税税率估算,其当年的含税采购总额应该在9.4亿元左右。

可奇怪的是,其当年用于采购的现金支出仅有7.9亿元,而含税采购总额却高达9.4亿元,那么其还有多达1.5亿元的含税采购又是拿什么来支付的呢?

实际上,公司2018年也存在类似情况。根据披露,其2018年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3.4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6.87%,则其采购总额应当为9.45亿元。当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88亿元,算上预付账款减少的300多万元,则经营性现金支出约为7.91亿元。经营性负债方面,当年期末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较期初增加了约7500万元,因此,现金支出和经营性负债部分合计约8.66亿元。

当年其采购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从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调为16%,即使全年按照16%估算,则当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也高达10.97亿元,相比8.66亿元经营性现金支出及负债合计多出了约2.31亿元。那么,这巨额差额又是怎么回事呢?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存疑

招股书介绍,中红医疗系高新技术企业,2018~2019年度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按15%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然而从招股书披露的诸多信息来看,中红医疗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是存在一定疑点的。

按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要求,企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其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2018年和2019年中红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68亿元和11.71亿元,按照3%估算的话,这就意味着其当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不应当低于2903万元和3512万元,然而招股书披露,在以上两年中,中红医疗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仅为923.32万元和930.89万元,很显然,其实际投入的研发费用距离理论应投入金额相差甚远。

另外,按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要求,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根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中红医疗的员工总数为2399人,其中研究开发人员为251人,其研发人员占比为10.46%,正好超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似乎满足相关条件,然而,诸多迹象又表明,其研究开发人员可能存在“凑人头”的嫌疑。

据其2018年3月披露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17年末,其公司员工总数为2133人,而到了2020年4月,也即本次披露的招股书中,其2017年末的员工总数变成了2235人,比当初披露的员工人数竟然多出了上百人。

此外,在2018年发布的招股书中,其2017年的技术及研发人员为119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5.58%,当时其研发人员数量尚远远不能满足高技术企业认定所需的条件。然而,从本次新版招股书来看,其2018年已经是高新技术企业了,而2018年期末,其员工人数为2693人,这意味着其当时的研发人员数量应该要超过270人才能满足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这意味着其2018年研发团队一下子增加了150多人。而到了2019年,随着其员工数量的减少,其研发人员数量竟然正好减少到满足10%的认定条件,这岂不是很可疑?

众所周知,研发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一般企业都很重视研发人才,因此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不应当太低才合理。那么,中红医疗研发人员的薪酬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研发费用明细来看,2019年中红医疗研发人员的人工费用合计为605.84万元,按照其当年披露的研究开发人员为251人计算,则其研发人员人均年收入仅为2.51万元,按月平均计算的话,每人每月收入仅有2010元,试问这样的工资对得起研发人员吗?

反观其2019年管理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则有1971.27万元,按照其披露的人员构成,当年管理及行政人员数量为75人,再算上56名财务人员,则其当年人均薪酬也超过15万元。如果说其管理人员这样的薪酬水平尚算合理的话,显然,其研发人员的薪酬明显不合理,如果按照管理人员15万年薪水平估算,则其605.84万元的研发人员薪酬只够40名研发人员的薪酬,而这占员工数量的2%都不到,显然并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因此,其招股书中251人的研究开发人员很可能存在较大水分,难免有“凑人头”的嫌疑。

若中红医疗真的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条件,那么其所得税税率不但要从目前的15%增加到25%,而且此前优惠的金额也需要补缴,此外,其可能会面临相关部门的处罚,而这恐怕会对其未来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PF085